簡單的美味是美樂學生時代的回憶
回想起第一次吃到牛丼似乎是在台北車站的吉野家
跨越一世紀的吉野家似乎已經和牛丼畫上等號
橘色招牌與黑底字讓人經過時不注意也難
之後才發現原來站前店是台灣的第一間創始店
走進裏頭暗色的調木質裝潢搭配整體簡潔明亮的環境
那種安心舒適感會讓人在用餐時很放鬆
想起當時每天跑補習班的我經常和同學邊吃牛丼邊討論報告
那群很要好的死黨們現在也都分分成家立業
算一算默默地也過了十年耶 !.....驚!! ( 可真是時光飛逝ORZ )
下一次同學會就來辦在吉野家好了
牛丼的故事
「丼」是來日本自創的漢字,發音是DONBURI,跟在名詞後,便省尾後讀音唸成「DON」,
丼字讀作「洞」,傳說是因為字形很像丼裡有顆石頭,故取用將石頭丟到丼裡所發出的聲音「ㄉㄨㄥˋ」,
台灣將丼字譯做蓋飯,與鰻魚丼,親子丼,天丼,勝丼同為日本五大蓋飯,牛丼這料理源自於壽喜燒的原型- 牛鍋,
據說吃不完的牛鍋,隔天就蓋在白飯上來吃。
自從1899年吉野家開業之後,牛丼類的料理便開始大流行,當時淺草的屋台都是牛丼為主,牛丼料理也逐漸被一般大眾接受。
1973年時吉野家變成連鎖速食餐廳之後,更是掀起牛丼連鎖店,松屋、すき家、なか卯等等打舉搶佔外食市場,逐漸演變成現在平價的庶民美食。
食材
雪花牛肉片 200g
洋蔥 半顆 (切絲)
壽喜醬
柴魚高湯或水 200ml
米酒或清酒 3大匙
醬油 2大匙
味醂 2大匙
砂糖 1/2大匙
做法
1.鍋中倒入酒以及味霖煮到滾,再加入醬油、糖、高湯煮滾
2.加入洋蔥絲,小火煮到透明
3.放入牛肉片,繼續煮到肉八分熟即可